終身成就獎

自從1997年成立以來,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學會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在全球華人社會中以交流和提升為宗旨, 將資訊、電腦及通訊等技術應用於教育,並反映此領域中國文化、語言及教育特色的最有影響力的社群。 為表彰對華人社會計算機教育應用的發展做出卓越貢獻的優秀人才,特制定「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學會終身成就獎」。

歷年獲獎名單

年份 獲獎者
2015 何克抗教授
2015 李克東教授
2013 林建祥教授

2015年終身成就獎得主 何克抗教授

2015年終身成就獎得主 何克抗教授 簡介

何克抗教授

各位嘉賓、各位學者、各位同學,大家好:今天特別高興,同時也特別感到榮幸,有機會頒發全球華人計算機應用學會終身成就獎予何克抗教授與李克東教授。大陸有些學者說「北何南李」,指的就是這兩位數位學習前輩。事實上,兩位學者的貢獻,也代表大陸數位學習早期一段時間的重要歷程。

但我遇到一個難題,兩位前輩貢獻都很重大,我先頒給何教授,還是先頒給李教授?那麼就照名字的筆畫順序,但是,「何」、「李」兩個字都七畫,中間都是相同的「克」字,還好,最後發覺「抗」是七畫,「東」是八畫。另外,也可以從年齡提供一個參考。為了頒獎,最近確認了一些資料:何教授比李教授早一年出生。

好了,現在介紹何克抗教授。何克抗教授是大陸第一位教育技術學博士生導師,並曾任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學會副主席。告訴大家,「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大會」,後面的「計算機教育應用大會」,是何教授建議的。前面「全球」兩個字則是我建議的。

何教授在數位學習領域,是我最為欽佩的華人學者。他對研究工作的投入與態度,會讓我想起科學家牛頓與發明家愛迪生:天天研究,天天學習,永遠不會覺得疲倦。學術研究,不只是他的興趣,也是天天陪伴著他的「愛人」(除了他太太之外)。他就是這麼簡單、樸素、純然、好學不倦的學者。

學術方面,首先對西方的教育理論,何教授一方面深入研究,另一方面抱持懷疑。從他長期的研究,對於教育理論一直有創新的貢獻,可能是因為中文書寫的關係,國際學界所知不多。希望何教授桃李滿門的學生,繼續發揚光大,讓更多的國際學者了解他的重要貢獻。

何教授從他的理論轉化為實踐的方法,不只實用可行、成效顯著,具體呈現在他的跨越式學習研究,對大陸未來教育帶來深遠的影響。特別是,何教授長年進行田野研究:他在教室觀看老師上課,課後再跟老師互動、討論,我從來沒有看過一位數位學習學者有這麼大的毅力與奉獻精神。近年則更多投入改善貧窮農村的教育。

何教授不管是理論、實踐、治學態度等各方面,誠為我們華人學者的典範。我謹代表「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學會」頒發「終身成就奬」予何克抗教授。

(本文由本學會主席陳德懷教授撰寫)

2015年終身成就獎得主 何克抗教授 得獎感言

衷心感謝「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學會」給我這麼高的榮譽,我實在愧不敢當。剛才學會主席陳德懷教授提到我多年來在「基礎教育跨越式發展」方面所做的探索(特別是在偏遠、貧困的農村地區,讓中小學在教育品質提升方面也能實現跨越式發展所做的貢獻),實際上不是我個人的研究,而是北京師範大學我所在的研究團隊,自2000年以來先後有30多位博士生、近百位碩士生和多位教授、副教授參與的重大課題。我們之所以持續關注這一課題,是因為這是涉及如何運用「教育資訊化」(臺灣稱資訊科技)的創新理論、方法來促進和實現「教育公平」的重大問題。

目前國際上不論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還是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無一不對「教育公平」問題寄予極大的關注,並為此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事實上,迄今為止,國際上關於「教育公平」,唯一的途徑、辦法就是實現「教育機會均等」,所謂「教育機會均等」就是依靠國家撥給大量經費和政府部門制定相關政策的扶持,使和辦學條件有關的各種教育資源(如校舍、實驗室、各種軟硬體設施、特別是師資)儘量均衡配置─不要有地區差異(尤其是不要有城鄉差別),從而使每個人的受教育機會均等。這固然是十分必需、也是至關重要的,但這只能解決「教育起點公平」。

眾所周知,「教育公平」包括「教育起點公平」、「教育過程公平」、和「教育結果公平」這三個方面,而社會和家長們最為關注、也最為重要的是「教育結果公平」。只要貧困地區的孩子同樣能受到良好教育,能考上名牌大學,人們對教育起點的不公平,就不會太介意了。但是,按照傳統教育公平理論,教育起點的不公平,必將導致教育結果的不公平─這幾乎是一條鐵律(不可更改的定律)。而教育起點的不公平是歷史形成的,短時間難以改變(儘管國家和政府已在這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

那麼,這一鐵律能否被打破?也就是在教育起點不太公平、甚至還很不公平的前提條件下,使教育結果相對公平呢?我們北師大的「跨越式教學」研究團隊近十多年來所做的工作,就是想通過把資訊科技的一套高效的理論、模式、方法應用於農村(包括偏遠、貧困山區)中小學的課堂,使之能大幅提升學科教學品質與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實實在在體現「教育結果公平」。

我們已做過多次城鄉對比測試,證明這是可以做到的——例如,北京遠郊延慶山區試驗校和東城、西城區名校的對比測試;廣州遠郊番禺區沙灣試驗校和越秀、荔灣區名校的對比測試,以及寧夏海原和甘肅宕昌的農村薄弱校和當地縣城名校的對比測試。結果都表明,前者確實能趕上甚至超越後者。這是目前國際上其他地方所沒有的經驗,這證明:「資訊科技」在創新理論、方法的指引下,確實對「教育公平」(尤其是「教育結果公平」)有重大促進作用。

我非常希望我們的成果能讓更多貧困地區的孩子們受益,謝謝!

2015年終身成就獎得主 李克東教授

2015年終身成就獎得主 李克東教授 簡介

李克東教授

我很榮幸代表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學會,頒發李克東教授終身成就獎,並讓我有機會介紹李克東教授。在研究方面,李教授的主要研究是教育技術科學理論、計算機輔助教育、人工智能專家系統,以及多媒體計算機技術。此外,他持續推動電腦輔助合作學習的研究。另外,他長期深入基礎教育第一線,在各地中小學產生廣泛影響。李教授是一位積極的終身研究者,對新的方向與新的發展掌握精準,對大陸數位學習研究與推動,有重要影響。

我特別想在這裡,向大家介紹李克東教授對於「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學會」的重大貢獻。奠基「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大會」GCCCE與學會的教授,最開始有四位,就是北京大學的林建祥教授、北京師範大學的何克抗教授、華南師範大學的李克東教授,以及中央大學的小弟。其中為大會與學會的成立和推動,付出最多的,就是李克東教授。

第一屆全球華人計算機應用大會,由李教授籌備,他克服所有的困難,排除所有障礙,於1997年5月正式在華南師範大學成功舉辦。大家不要忘記,1996年,兩岸海峽出現飛彈危機,當時兩岸雙方關係緊繃,而會議之後的兩個月,即1997年7月,香港也正式回歸大陸。廣州與香港靠近,那段時間的政治氛圍非常特殊與敏感。就在這外面環境相當複雜的情況底下,第一屆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大會,順利舉辦,而且在會議過程當中,學者之間的互動也非常熱絡,辦得非常成功,是所有GCCCE當中,其中一次最難忘的大會。

第一屆GCCCE之後,隔了十年,2007年,也是在李教授的領導之下,GCCCE再一次回到華南師範大學舉辦。2011年,某一天,我從台灣打電話給李教授,我說,為了面向未來數位學習的快速發展,並讓GCCCE與學會成為全球華人學者一個平台,以提升研究的素質。GCCCE,作為歷史最悠久,而且有一批學術水準最高的華人學者作為核心,我們就要把GCCCE定位為全球華人水準最高的學術會議。(諸位,讓我再說一遍:GCCCE定位為全球華人水準最高的學術會議。)

我在電話中跟李教授說,可不可以由華南師大安排,舉辦一個幾天的小型會議,把GCCCE與學會一些核心成員找來,為未來發展與必要的轉型籌劃。李教授在電話另一邊聽到我這個請求,二話不說,一口答應,讓我印象非常深刻。於是我們在廣州從化開了幾天的會議,學者有來自大陸、台灣、香港、新加坡。

自從2011年之後,由不同年齡層的華人學者努力,經過摸索與調整,今天的GCCCE,我想大家都有信心成為我們全球華人中,學術水準最高的會議。最近,我們還辦了一個由Springer出版的期刊,叫Journal of Computers in Education,簡稱JCE。從第一屆開始,以及這幾年來我們學會的加速進步與成長,大家有目共睹,我們要特別感謝李克東教授,在關鍵的時候,挺身而出,用各種方式大力支持學會的發展和提供建議。

另外,李教授長年都對學會提供很多建設性的建議。對於我本人,在與李教授這麼多年的互動當中,從他做人處事等各方面,學了很多,個人衷心感激!在此,本人謹代表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學會,頒發李克東教授「終身成就獎」。

(本文為本學會主席陳德懷教授撰寫)

2013年終身成就獎得主 林建祥教授

林建祥 (Lin Jianxian) 教授 簡介

林建祥 (Lin Jianxian) 男,福建福州人。北京大學教授。

林建祥教授 教學活動 與學生合照

1947年10月–1951年6月學習並畢業於清華大學數學系。1952年院系調整到北大數學系任數學系秘書,系副主任等職,1978年後,復任北大數學系副系主任,副教授。

1984年–到1985年赴美國卡內基–麥隆大學電腦學院做訪問學者,師從諾伯爾獎金獲得者赫爾伯特·塞蒙教授,學習人工智慧。當時那裡是美國教育技術重要發源地,受其啟發關注理解電腦技術應用於教育、教學的美好前景。回國即從事教育技術在國內的研究推廣工作,是大陸最早一批從事教育技術的工作者。1985年—1990年任北大電腦科學技術研究所所長。

講座活動 研討會活動

1990年—1994年任北大電教中心電腦輔助教學(CAI) 研究室主任,教授。曾任“中國CBE學會”副理事長、“計算機教育應用促進協會”(AACE)亞太分部理事、國際計算機教育應用會議(ICCE98)程式委員會中方副主席。是“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協會(GCCCE)的創始人之一及顧問。2007年榮獲該協會的貢獻獎,目前已經到達退休年齡,退出以上領導崗位,現任教於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育技術系,仍從事教育資訊技術的研究工作。並於2012年榮獲“中國教育技術事業傑出貢獻獎”。

十幾年前曾開發智慧的高等數學(不定積分)練習系統。在數學這類課程,如何集成資訊技術,促進思維能力訓練,發揮電腦的潛力方面有較獨到的見解。目前關注開發推廣價格低廉而功能強大的掌上回饋與移動計算的設備,使學習工具易於實現人手一台,並可以隨身帶,即實現所謂1對1的理念。特別注意改進教室內有效的教育技術,作為網際網路這全球性教育骨幹設施環境的有力擴展、延伸。

主持過國家教委理科高等數學系列課件的開發,完成習題課類型的課件開發,得過國家教委與北京市教學進步獎。曾組織過清華CAI91,第六屆CBE年會,ICCE98國際會議,推動教育資訊技術在中國的開展。發表論文20多篇,主要有《人工智慧的若干認識論問題》、《數學CAI理論與實踐的若干問題》、《數學教學系統工程實現的探討》、《積極構造微世界環境-高等數學CAI課件品質提高的關鍵》、《一類課程CAI教材建設新的開發模式的建議》、《教學設計的威力》、《資訊技術與教育革新》、《孔子的教育思想》、《全球性的網上教育 – ICCE98國際會議的介紹》。

(本文由本學會主席陳德懷教授撰寫)

2021

Dr. Ryan Baker

Dr. Ryan Baker

Associate Professor at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Director of the Penn Center for Learning Analytics, US

Speech Title: Investigations into Deep Knowledge Tracing: From Cold-Start to Real Life

Professor Chang Kuo-En

Professor Chang Kuo-En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Professor Chen Li

Professor Chen Li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Professor Maiga Chang

Professor Maiga Chang

Full Professor, Athabasca University, Canada

Speech Title: Awarding Skill Improvements based on Behaviour Pattern Extraction and Analysis

2020

Professor Patricia Augustin Jaques Maillard

Professor Patricia Augustin Jaques Maillard

University of Vale do Rio dos Sinos, Brazil

演說內容:Responding to students’ emotions in intelligent learning environments: from extrinsic regulation to teaching learners to regulate their own emotions

Professor Jan Van Aalst

Professor Jan Van Aalst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SAR

演說內容:Collaborative Knowledge Building: Exploring the Potential for Student Agency, Collaboration, and Inquiry-based Learning in Chinese Schools

于富雲教授

于富雲教授

台灣成功大學

演說內容:網路學生出題2.0 — 教與學的再精進

郭炯教授

郭炯教授

西北師範大學

演說內容:教師人工智能教育應用素養框架

2019

趙勇教授

趙勇教授

堪薩斯大學

演講題目: 智能機器時代的教育:我們為什麽需要範式轉換

邱明明講座教授

邱明明講座教授

香港教育大學

演講題目: 課堂對話自動分析:應用人工智能和統計於大數據以培育人才

劉清堂教授

劉清堂教授

華中師範大學

演講題目: 學習分析:大數據時代的教學精準分析與服務

劉子鍵博士

劉子鍵博士

臺灣師範大學

演講題目: 從認知負荷理論看數位學習的關鍵問題與解決之道

2018

Dr. Sherry Y. Chen

Dr. Sherry Y. Chen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Taiwan

Title: Using Digital Learning Tools to Enhance Academic English Skills: An Individual Difference Perspective

汪瓊教授

汪瓊教授

北京大學

講演題目: MOOC 用於教師培訓的可行性論證

張建偉博士

張建偉博士

紐約州立大學奧伯尼分校

演講題目: 學校如何成為支援創新的社會系統?

Dr. J. Michael

Dr. J. Michael

University of North Texas

Title: Emerging Educational Technologies in China and the USA: Contrasting and Complimentary Similarities

胡欽太教授

胡欽太教授

華南師範大學

主題: 工業革命4.0的創新挑戰與智慧教育新格局

2017

何克抗教授

何克抗教授

北京師範大學

陳年興教授

陳年興教授

國立中山大學

黃龍翔博士

黃龍翔博士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

演講題目: 在‘造夢者’和‘接地氣’之間的教育技術研究──多元取向與互補交融

郭紹青教授

郭紹青教授

西北師範大學教育技術學院

演講題目: 網路研修社區中教師能力發展反覆運算模型研究

朱奇峰博士

朱奇峰博士

北京勝任力教育研究院 創辦人

Dr. Carolyn Penstein Rosé

Dr. Carolyn Penstein Rosé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2016

張基成教授

張基成教授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演講題目: Misconceptions of statistics and data analysis in the research of e-learning and educational technology: Experiences from researcher

吳砥教授

吳砥教授

華中師範大學

演講題目: 數據驅動的教育資訊化發展評估研究、實踐與反思

李錦昌博士

李錦昌博士

香港公開大學

演講題目: E-Learning and Open Learning: How Beneficial and Disruptive are the Technologies?

胡郁博士

胡郁博士

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

演講題目: 語音及人工智慧技術引領教育產業變革

黃岳永先生

黃岳永先生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電子學習聯盟(e-Learning Consortium)召集人

演講題目: 學校教育的電子學習:社區及商業協作的夥伴

2015

曾志朗

曾志朗

中央研究院

演講題目: Smarter by browsing? Impact of education, entertainment, and intervention in a digital culture

任友群

任友群

華東師範大學

演講題目: 從常態應用到深度融合——基於大陸四省中學生的調查看教育信息化建設

余勝泉

余勝泉

北京師範大學

演講題目: 泛在學習環境的學習資源組織研究

王敏红

王敏红

香港大學

演講題目: Developing 21st century learning skills: What we are doing?

2014

蔡今中教授

蔡今中教授

台灣科技大學 數位學習與教育研究所

演講題目: 在科技輔助環境中學習的學生如何看待「學習」?:研究發現回顧

Prof. Charles Crook

Prof. Charles Crook

Learning Sciences Research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演講題目: Smart Teachers for Smart Technology

程建鋼

程建鋼

北京清華大學

演講題目: 學習分析理論、框架和模型的系統化研究

2013

李榮安教授

李榮安教授

新加坡國立教育學院

演講題目: 教育技術的教學應用與反思:新加坡國立教育學院的經驗

王陸教授

王陸教授

首都師範大學

演講題目: 教師在綫實踐社區COP的理論與實踐

陳國棟教授

陳國棟教授

中央大學

演講題目: Design E-textbook by paper-advantage and e-opportunities

2012

楊鎮華教授

楊鎮華教授

中央大學

演講題目: 學習 — 無所不在

何克抗教授

何克抗教授

北京師範大學

演講題目: 運用資訊化教學創新理論大幅提升農村中小學教學品質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王文中教授

王文中教授

香港教育學院

演講題目: 電腦化測驗的心理計量議題

2011

羅陸慧英教授

羅陸慧英教授

香港大學

黃國楨教授

黃國楨教授

台灣科技大學

祝智庭教授

祝智庭教授

華東師範大學

楊宗凱教授

楊宗凱教授

華中師範大學

2010

韓長澤先生

韓長澤先生

臺北市教育局聘任督學 中華資訊與科技教育學會理事長

陳之權教授

陳之權教授

南洋理工大學

祝智庭教授

祝智庭教授

華東師範大學

2009

陳國棟教授

陳國棟教授

中央大學

2008

何克抗教授

何克抗教授

北京師範大學

2017年 第二十一屆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大會(6/2-6/6)

Gallery Image 1

會議合影

2013年 第十七屆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大會(5/27-5/31)

Gallery Image 1

頒發終身成就獎予 林建祥教授

Gallery Image 2

研討會期間

Gallery Image 3

大會印信交接

2012年 第十六屆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大會(5/28-6/1)

Gallery Image 1

開幕典禮

Gallery Image 2

優秀論文獎頒獎

Gallery Image 3

優秀論文獎頒獎

Gallery Image 4

大會印信交接

Gallery Image 5

閉幕合影

2012年 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學會英文官方期刊會議(11/27)

Gallery Image 1

會議合影

2011年 第十五屆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大會(5/29-5/31)

Gallery Image 1

2010年 第十四屆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大會(6/1-6/4)

Gallery Image 1

2009年 第十三屆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大會(5/25-5/28)

Gallery Image 1

2008年 第十二屆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大會(5/4-5/8)

Gallery Image 1

2007年 第十一屆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大會(5/27-5/30)

Gallery Image 1

2006年 第十屆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大會(6/2-6/5)

Gallery Image 1

2005年 第九屆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大會(6/6-6/9)

Gallery Image 1

捐款

學會的推廣與成長需要大家共同參與,感謝各位對學會的支持與贊助。

茲列出捐款資料如下:

年度 捐款單位 捐款金額
2012 GCCCE 2012 NT $100,000